全部評論: 0條
納金網藝家人設計師——孫曉曦
孫曉曦,知名平面設計師、書籍設計師,曾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新知》雜志設計總監。深圳平面設計師協會(SGDA)會員、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作品曾獲東京TDC提名獎、紐約TDC優異獎、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Best of the Best、澳門設計雙年展金獎、中國出版政府獎裝幀設計獎,美國Communication Atrs優異獎等。2016年被《新京報》授予“年度致敬書籍設計師”稱號,作品連續入選《亞太設計年鑒》,《中國設計年鑒》等。作品在北京、上海、紐約、東京、柏林、深圳、臺北等地展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電子書成為了碎片化時間的最佳閱讀工具,這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紙質書籍的銷量。閱讀方式的變化也使得讀者對紙質書籍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期我們帶你走進知名書籍設計師孫曉曦,他的書籍設計總有一款適合你。
孫曉曦作品:“扯皮:左小祖咒談話錄”
談及電子書潮流的影響,孫曉曦告訴我們,當今部分人買書會偏向于收藏,紙質書需要精心地保存,這對設計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霸谟须娮娱喿x之前,很多人不是非常注重書籍設計,他們更關注的是內容,但是現在內容似乎不是那么值錢,因為很多地方都可以獲取到內容,轉而大家買書更多的會關注書的整體結構?!?/span>
也因此這時候需要設計師有不斷地創新型想法,在材料上有新的嘗試,從而推動圖書的銷售量。圖書的銷售推動了,讀者也相應地不斷往前走,這是候反饋給設計師的信息就是要更加創新。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中,設計師需要在商業環境里發揮自己的工作與特長。
與其它類型的設計相比,書籍設計和包裝設計比較相似,都是在立體層面上進行創作,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它們各自的訴求上。包裝設計偏向于商業化,它是為某一個品牌服務,很大目的是為了宣傳品牌,推動銷售。書作為一種商品,出版社也期望在市場上達到暢銷狀態。不過書籍有作者這個因素在其中,但包裝沒有,包裝只需要精致的外觀,中間不存在太多的交流,而交流卻是書籍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孫曉曦坦言,在為一本書做設計時,一般不會把書看完。他解釋說:“設計師和作者的思路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看完了一本書,你可能會陷入到作者的思路中去,作為讀者會被作者帶著走。但是設計師是做視覺工作的人,我認為設計師需要保持一定的獨立性?!比绾稳カ@取文章結構和內容?怎樣確定設計形式和結構?這時候交流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和編輯的交流,也有和作者的交流。在孫曉曦看來,設計師不能只是一本書印刷末端的工作者,而更應該是整個過程的參與者,這樣也才能保證作品的唯一性與創造性。
孫曉曦作品:“建筑改變日本”
“有的人做書籍設計只是在做一個漂亮的外觀,而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內容和外觀兼顧?!焙玫脑O計外觀是一本書的畫龍點睛之筆,而圖書市場雖然繁榮,但卻也浮躁,很多設計相互抄襲,失去底線。在這樣的環境中,孫曉曦始終堅持對內容的挖掘,使內容形式相統一。
作為平面設計師,近年來他活躍于大眾圖書出版領域,其書籍設計作品在業界受到廣泛贊譽,為王小帥、馮唐、蔣方舟、張艾嘉等文化領域知名人士設計圖書,以設計推動圖書領域的設計與審美水平,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
問起在書籍設計中如何挖掘創新點,孫曉曦介紹說:“一本書想要有創新,設計師需要全方面參與,所以直到現在,每一個選題出來,我都會跟編輯一起探討,甚至我也會充當一部分編輯的角色,這樣才能全局地把控一本書,才有可能從內容開始創新?!?/span>
交談過程中,他向我們例舉了獲得“中國最美的書”榮譽的書籍——《薄薄的故鄉》?!耙婚_始也是一個常規的流程,作者寫好了稿件發給出版社的編輯,后期工作都由出版社跟進完成。剛好這本書的編輯有和設計師合作的意識,一開始就找我探討如何讓書變得特別一點。于是我們開始和作者一起開會,討論內容和形式的關系。通過了解,我覺得作為一本私人的回憶錄,需要作者添加一些更加個人化的東西,所以我想出了手寫的方式?!睂O曉曦分享說。
孫曉曦作品:“薄薄的故鄉”
手寫在平面設計中是一個常用的手法,但是他的手寫不僅僅是裝飾性的,最關鍵的還是從內容出發,讓作者去批改自己寫過的文檔,用手寫的形式呈現。除了視覺上的功能以外,也引發了作者自己另外的想法,這是目前國內圖書設計的首創。
當前除了正在進行的圖書設計項目,他也在做品牌包裝、空間設計項目?!皶O計是我工作的其中一部分,今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兼顧品牌設計。坦白說,圖書設計報酬確實很低,設計費回收周期特別長,即便這樣,在圖書設計中我還是會堅持我該堅持的。在設計中如果你不指望他能掙錢的時候,作品反而更純粹?!睂O曉曦說。
孫曉曦作品:“搜神記”
Q&A
Q:您在做書籍設計之前會做哪些工作呢?
A:設計的元素首先從內容出發,我需要知道這本書大概寫了什么,文字中或者作者本人反應出什么氣場或氣質。根據這個我再去尋找相應的素材,去掃描一些圖片或者去拍攝和手繪,主要還是從內容出發。
Q:與包裝設計、海報設計等平面設計相比,圖書設計有什么獨特之處和難點呢?
A:我做的書大部分是大眾出版物,一般出版社在成本上控制得很嚴格,這個和包裝不一樣。一般是品牌企業才會做包裝設計,為了推廣產品可能會有很大的預算在里面。但是出版社生產書,利潤比較低,一本圖書的標價一般不會超過七八十塊錢,通常一本書的定價是在原價三四十塊左右。所以說包裝設計,在品牌有足夠投入的情況下,我們用的工藝、印刷的材質,都是可以提升好多個檔次,而圖書在預算上受很大限制,又需要好的效果,這個就比較另設計師頭疼。有時候某一種裝訂方式和材料非常適合內容,但因為成本價格的原因我們只能選擇放棄,所以作品出來之后可能沒辦法達到一種理想的狀態,這就是一個難點。我之前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在平衡這個方面,預算成本和設計成本之間的關系。
孫曉曦作品:“包裝設計:「味館」湖南四味”
Q:平面設計作品您認為抓住受眾眼球重要還是表現美感重要還是表達思想重要呢?三者需要如何權衡?
A:前兩個是一樣的,有了美感之后就會吸引眼球,但是作為書來說,思想性也是同樣重要,因此這三個其實沒有什么主次之分。書的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思想,需要傳遞作者的思想,設計師需要思考如何在傳遞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思想。
Q:我們發現您的很多作品運用了很多文字很幾何圖案,這是您的風格嗎?為什么會喜歡這類元素?
A:不是我的風格,幾何圖形是平面設計最基本的要素,文字也是。作為中國設計師,是有很大優勢的,但是比較遺憾的是,現代漢字在簡化之后和傳統有些割裂,包括美感、語義的割裂,但是我覺得這個不能成為避免使用漢字的理由,其實還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為什么會經常使用圖形?因為在很多時候書的思想和作者的想法是比較抽象的,抽象的東西你很難有具體的形象去表現。比如在寫小說,小說是通常給了讀者很大的想象空間,如果把一個非常固化的形象放在書上,反而會影響讀者的想象,可能會損害小說的內涵,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我會選擇抽象的表達方式,給讀者多留一些空間。
店鋪:家具DIY打印售價:399
店鋪:聲波穿梭成迷茫售價:20.00
店鋪:購任性售價:2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