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給我們留言

聯系我們

地址: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洪山路國際工業設計園納金網

郵箱:info@narkii.com

電話:0595-82682267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

<menu id="2t3nl"></menu>

    <menuitem id="2t3nl"></menuitem>
    <input id="2t3nl"></input>
    <sub id="2t3nl"></sub>

  1. 名師專訪第174

    返回名師專訪列表

    名師簡介:任教于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設計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上海市青年高端創意人才 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 理事 上海工業設計協會交互設計專委會 委員 韓國視覺信息設計協會會員VIDAK XUXU / DESIGN/創意總監

    設計觀點:最終設計是要了解“人本身的”

    個人榮譽:2016年作為美國著名科技公司Adobe 亞太地區的提名嘉賓受邀赴美國加州參加Adobe Max全球創意大會(中國大陸設計師兩人受邀)
    2014年被上海團市委提名為“上海青年高端創意人才”
    2013年被上海設計之都設計周50-100全球設計新銳展提名為全球最佳80后設計新銳
    國內最早“數字技術結合平面設計”的倡導和實踐者之一

    陳坤-輪播海報.png

    Narkii:作為一名專業老師,首先請介紹一下你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

    許一兵:我主要的教學領域是視覺傳達設計,比較偏向信息設計,界面交互及動態圖形設計,還會教一些設計思維的課程。

     

    Narkii:對于設計專業學生而言,你認為要學好設計,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保持什么樣的心態?你是如何去評價一名學生是否優秀的?

    許一兵: 設計專業的同學,要學好設計,最重要的素質是“好奇心”,當然我覺得學任何專業都需要它。所以,優秀的學生在我心理最重要的標準是,對專業的熱情和好奇心。

     

    Narkii:當下行業內的設計賽事層出不窮,大家對于參加比賽的意見褒貶不一,你對設計比賽是怎么理解的?對學生參加設計比賽是什么態度?

    許一兵:學生時代參加比賽我一直是持鼓勵的態度的,當然我提醒大家要清楚自己的目標,為了得獎,還是為了積累經驗。


    Narkii:你認為學生除了學好專業課,還應涉獵哪些更多的知識面?你平時都會給學生推薦哪些圖書、電影、音樂......?

    許一兵:設計是最典型的“多任務”處理過程,所以自然知識面要廣,比如現在的環境下,信息科技的方面的知識要多補充點吧。我會推薦學生一些哲學和心理學方面知識的補充,因為最終設計是要了解“人本身的”。


    Narkii:設計公司頻繁招人,應屆畢業生就業難,你認為造成這一矛盾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對于用人單位和應聘學生又有什么好的建議?

    許一兵:這個問題太大,不太好回答,當然,教育要負一部分責任,而急于求成的用人單位要負另一部分責任。我舉個例子吧,大家一起來思考原因,同時它也藏著我自己的一些建議和看法。西學里有一門課程叫Liberal Art中文有個不太確切的翻譯叫“博雅藝術”,它并不是普遍意義的ART(藝術),它的核心是人如何自由的思考,交流和解決問題。這門聽起離市場很遠的學問,確是現在最受美國大公司歡迎的專業,僅排在計算機科學之后。

    華爾街日報的調查 顯示,93%的公司認為,本科學什么專業不重要,學習博雅技藝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所以,我覺得學校和用人單位誰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耐心,不要急于把學生變成一摸一樣的產品而是培育他們成為“自己”,這樣爆發出來的力量才會令人驚奇。

     

    Narkii:現在很多高校都在嘗試教學模式創新,你所在高校是否有所舉措?你個人對于創新教學有什么樣的理解?

    許一兵:我們學校的特色是3/7的內外教師配置,7成的老師來專業領域的專家或者精英從業者;同時,我們設有實驗班,由西方的學術專業大師領銜,獲得了很好的成果,目前SIVA(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已經位于全球50-100位(基于英國的QS世界大學排名)。


    Narkii:你認為當地高校的培養方向,是否應該與區域文化、產業經濟相掛鉤?

    許一兵:當然,上次去了下四川美術學院,他們對西南視覺文化的挖掘就讓我印象很深。

     

    Narkii:你認為當下的設計專業老師還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加強?

    許一兵:一段時間內國內輿論一直在強調設計專業的老師一定要實踐業務強才能教好學生,而且很長一段時間我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隨著教齡和自生經歷的增長,逐漸認識到這個觀念是有偏見的。

    工作的原因,我有機會去到一些世界領先的的設計院校和那些設計領域的教育家交談這個問題,做為教育者他們似乎都在反思同一個問題,學生到設計學院來到底學什么?是“技術”?還是“方法”。我們處在一個“自學者”的年代,所有人可以通過搜索器輕松找到任何一個角落里的知識塊,那做為老師我們要教會學生什么?是教給他們“一個具體答案”?還是讓他們知道“提出一個關鍵問題“的方法?設計實踐者們擅長的是“答案思維“,一個創新者擅長的是”問題思維“,而且做為一個教育者還需要“引導思維”,這是我覺得設計專業老師需要加強的。還有“教設計”和“做設計”畢竟是不一樣的,是要有研究的,要不然也不會“教育家”這個尊稱。


    Narkii:據小編了解,學校老師有比較少的機會直接參與商業項目,你個人是否參與過商業項目?對老師參與商業項目和教學之間的關系是怎么理解的?

    許一兵:這個問題的設定有點偏見吧。至少我身邊認識的各大設計學院里的老師們,自己的業務都是非常強的,也會積極參與商業項目。我個人參與過很多商業項目,大家似乎都認為這是好事兒,而我自己卻覺有點悲觀;悲觀的是,設計學院里的老師如果被迫出于生計去從商業項目其實意義不大的;沒有創新,總結,只是為了增加“實踐經驗”那么你是永遠不可能比得上社會上一線設計師的,就像我說的他們是不需要“引導和教育思維”的,他們注重的是問題是否被解決。

    有趣的是行業里實踐強的設計師們在到處找書籍學習更新自己的“認知”,而高校里的老師不去做理論研究和更新,忙著變成“實踐”很強的設計師,大家不覺得這是矛盾嘛?而更重要是老師們模糊了自己的職責,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所有的知識門類都有實踐和理論的分類,實踐部分可以給社會,市場來驗證;而理論發現和整理,這也是知識能流傳下來的關鍵部分都是交給學者和研究者的。

    MIT數字實驗室里大部分模型,假設,猜想都是沒有用的,而在美國的創新環境里,他們得到了來自各界的資金支持,結果是,只要有一項猜想被證明有用,它就會改變世界。那么在中國,大家都去創造物質價值只關心結果,那這些大部分失敗的,不被資本關心的實驗和猜想誰來做呢?我的美好期望是,大學老師有了有尊嚴的待遇,潛心研究“不可能”,研究“方法論”,再去尋找合作和商業實踐。我在倫敦藝術大學設計科目的課堂上看到的是,整堂課老師們都是在引導學生怎么展開創想,和學生交換觀點,說明持什么觀點來看待項目,而并沒有教你應該在你的電腦上按什么按鈕,用什么軟件能達到如何效果,因為這些都是你自己的任務。


    Narkii:你認為當前院校老師與設計行業之間的互動性如何?互動交流的意義何在?在這方面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議?

    許一兵:行業和院校的活動互動性我看到的是越來越頻繁,互動交流是創意行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法,意義不言而喻。我的建議是,學校和行業間要定位明確互相依存,就像理論和實踐永遠是一對真理的伙伴一樣。

     

    Narkii:目前,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協會組織踴躍擔負起越來越多的行業交流學習職能,作為院校老師,你對協會組織有什么期望?

    許一兵:協會和組織越來越多也是好現象,作為協會同樣是要有自己的晰角色,協會在新時代就是一個“社區”的觀念,大家都是為了共同的“趣向”聚集一起的,所以,價值觀很重要吧。

    您還未登錄

    評論

    全部評論:0條

    x
    • 閃電項鏈-個性設計3D打印禮品
    • 工業風味道工廠餐廳外觀整體模型
    • 八門蟲社- 夏日超薄迷你錢包
    婷婷五月色尤物国产最新在线|亚洲国产 另类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男女
    <menu id="2t3nl"></menu>

      <menuitem id="2t3nl"></menuitem>
      <input id="2t3nl"></input>
      <sub id="2t3nl"></sub>